數碼共融

背景

作為一個國際都會,香港已進入智識型經濟的新時代。資訊及通訊科技的發展亦隨著智識型經濟迅速發展。在香港,大部份市民都有機會接觸及使用電腦及互聯網。然而,有不少弱勢社群在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應用仍然面對不少困難,這個差異就形成「數碼鴻溝」。在政府《數碼21︰資訊科技策略》的文件內,縮減數碼鴻溝是其中一個重點策略。

 

香港的數碼鴻溝

與香港相關的統計數字
人口 (2011): 7.11 百萬
人均本地生產總值 (2011): 34,326 美元
住戶數目 (2011): 2.38 百萬
家中擁有個人電腦的住戶數目 (2010): 1.83 百萬 (77.9%)
家中擁有個人電腦接駁上互聯網的住戶數目 (2010): 1.80百萬 (76.4%)
過去12個月內曾經使用互聯網服務的10歲或以上人士 (2011): 4.34百萬 (69.4%)

雖然香港是一個高度數碼化的城市,然而,下列的統計數字顯示了香港仍然存在數碼鴻溝。 

互聯網使用者比率 (按住戶每月收入劃分)
戶每月收入 (港元$) 互聯網使用者比率  (%)
沒有收入 51.9
1 - 4999 15.7
5,000 - 9,999 46.3
10,000 - 14,999 65.4
15,000 - 19,999 67.7
20,000 - 29,999 73.1
30,000 - 39,999 78.6
40,000 - 49,999 84.9
>= 50,000 87.2
整體 69.4

 

互聯網使用者比率 (按年齡劃分)
 年齡組別 互聯網使用者比率  (%)
 10-14  99.7
 15-17  99.9
 18-24  99.6
 25-34  98.9
 35-44  87.9
 45-54  66.9
 55-64  39.2
 65歲或以上  8.2
整體 69.4

 

互聯網使用者比率 (按受教育程度劃分)
 受教育程度 比率 (%)
小學或以下 23.5
中學 / 預科 77.9
專上教育或以上 97.4
整體 69.4